一同资讯网
女医生坚守艾滋病科14年 帮男同性恋学生保守秘密 【河南同志会所】 “生了!是个男孩,母子平安!”接到电话,马丽琴难掩喜悦。“刚确诊的时候她还是个孩子,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,现在她都生孩子了。”马丽琴就职于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,这个医院也是山西治疗艾滋病的重点医院。随着艾滋病患者的增多,2004年,医院成立专门的治疗科室,被取名“心情驿站”。马丽琴是科里的元老。图/王辉耀 文/牛燕洁 原本学妇产专业的马丽琴临危受命,负责这个新成立的科室,“刚开始自己也很紧张,因为打针、输液这些刺破皮肤的操作比较多,很容易通过血液感染艾滋病毒。”马丽琴说,工作了五六年后,匿名做了第一次检测,结果显示没有感染。如今已有14年的工作经验,马丽琴现在心里踏实多了,“只要按照正规流程,规范医疗操作,医务人员还是安全的。”即便如此,她还是安排科室的医务人员每3个月做一次艾滋病检测,以防万一。 “大多数医生不愿意做这个工作,我们科最初只有2个医生,现在多一些,4个了。”马丽琴无奈地笑笑。 早些年,非法采血导致艾滋病高发,不少女性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生了宝宝。“大人孩子都得治,科里24小时不能没人,我俩就连轴转。”马丽琴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公婆,忙起来半个月才能见孩子一次。 “最无辜的还是婴儿,她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的,有一个孩子出生4个月就发病了,瘦得只有足月的孩子那么大。”马丽琴心疼地说。 艾滋病病毒带给孩子们的影响除了病痛的折磨,更为沉重的是在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理解和歧视。“遭受孤立,没有玩伴,无法与当地同龄的儿童在一起上学读书,成了他们共同的境遇。”马丽琴说。 “心情驿站”病区收治的艾滋病患儿中,有些常年在病区生活、学习。他们有的失去了双亲,有的只有父亲或母亲。为此,医院专门针对艾滋病患儿尝试医教结合的方式,并在此基础上,于2006年成立了临汾红丝带学校。2016年,学校有16个孩子参加高考,现在还有23个学生边治疗边学习。 治病更知心。马丽琴坚守的“心情驿站”更多时候是病患的心理支持。多数人在刚确诊的时候都接受不了这个现实,拒绝治疗,又不能向家人诉说,马丽琴不厌其烦地开导、安慰,直到病患同意接受治疗为止。 “恐艾”占了马丽琴接诊患者中的大多数。“本身没病,但总怀疑自己感染了。有的看到阴性结果还不死心,”马丽琴感叹道,“几乎每天都有‘恐艾’患者,今天就有三个。”有些人自己或配偶有过婚外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后,就担心感染艾滋病,夫妻俩人坐在诊室里哭。除了检查,她还要不断地安抚他们。 还有些中学生是男性同性恋,高考完就来检测了,一旦确诊,他们大多不会告诉家里,马丽琴只能不断嘱咐他们:按时吃药、定期检查,像妈妈一样不厌其烦地叮嘱他们。 马丽琴说,艾滋病患者只要及早治疗,终身用药,按时检查,几乎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。“而且现在艾滋病患者也可以做父母了。虽然夫妻双方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,但只要孕期进行母婴阻断,生下的宝宝有很大几率是健康的。” “最亏欠的还是孩子,没尽到妈妈的义务。”马丽琴的家人虽然担心,但一直默默支持着她的工作。 (来源:凤凰网) |